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元明瓷器收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元明瓷器收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元明时期是哪个瓷器种类的高峰时代?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由于***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除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明清青花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
请问元代麻仓土怎么区别于高岭土?
元代的麻仓土据说是来自麻仓山的土。我看了目前为止,许多人晒的图片,自认为是元代的麻仓土,基本上都不是。
麻仓土从元末到永宣成化初年用尽,后面的瓷器再也没有用麻仓土的了。麻仓土的主要特征就是棉。从底上看,元代大罐,大盘,许多是淘洗的很细的麻仓土,因此大盘或者大罐的底,都很白,看上去很细腻,有点像面包皮的感觉。小件东西,一般都有火石红。另外,由于永宣的瓷器,许多用麻仓土,所以,据我观察,宣德的瓷器,也应有麻仓土的特征。现在的景德镇,苏青料已经仿的8成了,但是麻仓土,还不能仿。所以,鉴别瓷器,不仅要看苏青料,还要看有没有麻仓土的特征。爱好瓷器收藏的人,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元代,永宣的瓷器,一定要看是不是麻仓土,不是一定是***的。
元代麻仓土是早期的元青花瓷的胎土用土料,早期胎土选择,过筛,发泥,比较粗糙简单,杂质较多,含铁量高,在早期元青花瓷器的釉面和底足露胎处,可以清楚看到胎土粗糙灰白色胎土有分布很多较均匀的细小的黑点,在中晚期景德镇窑口至正型元青花瓷的瓷胎土內可以清楚看到使用了高岭土十瓷石的二元配方,胎体更加坚固结实,胎体虽薄但沉重压手,土质洁白细腻,杂质少,没有了黑色的均匀细小的点,这一时期的至正型元青花瓷器多用于宏大的外贸出口,创造外贸收入使用进口钴料苏麻离青料,因为价值比黄金亨贵,国内使用至正型瓷器的都是达官贵人,或有钱人豪富,粗糙的瓷器才是贫穷百姓的实用器,元朝蒙族官员非常的***贪婪,大部分民众都是贫困草命百姓,能混饱肚子都不错了,没有几家值得起至正型元青花高档细瓷器皿物什,只有今天的玩仿品的弄潮儿,为了鱼目混珠,或砖家们达到弄钱的目的,制造成元青花瓷象烂***遍地都是。今天能看懂真假元青花瓷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以后看懂得人会更多,这是趋势无法阻挡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元明瓷器收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元明瓷器收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