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收藏瓷器当场用火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收藏瓷器当场用火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瓷器为什么要烧?
在制瓷工艺中,烧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景德镇陶录》云:“白瓷加彩后,复须烧炼,以固颜色。爰有明暗炉之制。小器则用明炉,口门向外,周围炭火,置铁轮其下,托以铁叉,以钩拨轮使转,以匀火气。
大件则用暗炉,高三尺余,周围夹层贮炭火,下留风眼,将瓷器贮于炉,人执圆板以避火气,炉顶泥封,烧一昼夜为度。”
烧彩,火度最重要,火度高了,有些颜料就出现流动;火度不够,颜色不发亮,釉面灰暗。因此,烧成工艺是决定五彩成败的关键。做一件精美的五彩,可谓难也。
一般温度越高陶瓷瓷化得越充分,有人便以为烧制陶瓷的温度越高越好,这是非常错误的。窑温要根据泥坯和釉的需要进行设定。比如瓷土必须达到 11 00度以上才可能完全瓷化;但是一般陶土的熔解度较低,比如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红陶和灰陶的烧成温度只有几百度,如果烧成温度太高可能会烧熔,而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的烧成温度可能达到1000度;现代陶艺通过增加粘土中的硅石含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陶土的耐火度,烧成温度可以达到1300度。相反,如果没有达到应有的温度,我们称之为“烧生”,也是败笔。
釉和彩烧制的情况和坯土一样,不同的釉和彩所需要的烧制温度也不相同,比如唐三彩属于低温铅釉,它的烧成温度只需要800度左右,而著名的祭红釉却是高温釉;釉下彩的青花、釉里红需要1100度以上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而釉上彩的粉彩、五彩、新彩几百度的烘烧就够了!
新老瓷器最简单鉴定方法?
新老瓷器最简单鉴定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用100倍以上的放大镜看釉面里的气泡,新瓷器由于是用电或天然气直接烧制,升温很快,而且温度恒定持久,温度起伏波动不大,所以釉内气泡都如痱子一般细小致密,而且没有任何老化衰变的迹象可寻;而老瓷器(一般指民国早期和晚清及其以前的瓷器)由于用煤或劈柴作燃料,烧造过程中需要多次添加燃料维系火力,所以温度升降曲线非常明显,气泡相对个体较大,气泡间的距离也相对很多,并且会有一些气泡开始发黄、发黑衰变变色,年代越久远,气泡衰变的程度会越厉害、越强烈、越众多。此系微观衰变观测检验鉴定法,相对科学可靠而可信,而且简便易行,直观易辨。
第二种方法是釉面手感鉴定法。凡是新的瓷器,无论如何做旧,手感都是涩滞粘重的,跟用手摸玻璃的感觉差不多,如果用手快速搓动釉面甚至会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老的瓷器(一般指民国早期和晚清及其以前的瓷器)由于多年暴露在空气中与各种细微物质接触吸纳等多重复杂原因使得釉面温润爽滑,如婴儿肌肤一般细腻滋润丝滑,令人爱不释手、神魂皆醉。
由于手感会因人而异,而且手感也难以具体量化更不能数据化、直观化,所以一般只做鉴定的参考因素考虑和使用。
第三种方法是胎体、胎质、胎色感官判定法。有人认为现代科技无所不能,要胎质的细腻度现在很容易,要哪种细度有哪种细度,其实这只是一部分人的无知妄想而已。古瓷制泥过程看似原始、粗糙、简单,但实含天地至理,所以老瓷器的胎体从里到外都透出一种硬朗、饱满、莹润 的之感,胎质细腻、肥润有若凝脂,胎色多样,但色泽之油润爽利则为异中之同,总之老瓷器胎体胎质胎色所呈现出来的细度、硬度、润度、爽利度是独特、丰富而又不可***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收藏瓷器当场用火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收藏瓷器当场用火烧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